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碰瓷《哪吒2》?哪吒汽车辟谣:从未起诉,已组织观影上百场

  • 国际
  • 2025-02-24 21:30:07
  • 10

哪吒汽车澄清“起诉哪吒电影”传闻。

2月24日,哪吒汽车发布声明表示,哪吒汽车从未对《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出品方提起过诉讼。网络传播的“哪吒汽车起诉哪吒电影”“哪吒汽车向哪吒电影索赔500万”等消息均属捏造。声明称,针对个别自媒体恶意捏造的谣言,哪吒汽车法务部门已完成网络平台取证工作。

声明还表示,哪吒汽车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公映前,就策划执行了邀请哪吒车主观影的大规模赠票活动,并安排员工与经销系统组织线下观影上百场,以实际行动支持国产动画电影。

当下,两个被 “哪吒” 连接起来的公司正面临迥异的命运。

据灯塔专业版,截至2月24日18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突破136.4亿元,继续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反观同名的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却深陷困境,裁员、停工传闻不断,销量下滑、上市计划受阻。就在2022年它还超越 “蔚小理” 成为造车新势力年度销量冠军,如今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艰难前行。

此前,澎湃新闻从哪吒汽车内部人士处获悉,哪吒汽车正在进行的E轮融资计划,计划融资规模约40亿至45亿元,不过该计划目前尚无可披露的进展。业内人士认为,融资能否顺利完成、可否将公司从破产边缘拉回都还是未知数。

两个“哪吒”同名不同命,令人唏嘘。

哪吒相关商标之争

尽管哪吒汽车并未起诉过哪吒电影的出品方,但双方就商标归属有过“纠葛”。

近期,据商标局官网,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曾对《哪吒2》出品方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光线影业)注册的“魔童哪吒”商标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近日,哪吒汽车这一请求被商标局驳回。

商标局网站显示,光线影业于2019年注册多个“魔童哪吒”商标

商标局文书显示,哪吒汽车提出,“魔童哪吒”商标与其已注册的“哪吒”商标等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并称其大量注册相关商标系恶意注册,请求对争议商标予以无效宣告。

对此,光线影业答辩称,“哪吒”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名称,非哪吒汽车独创,注册多个相关商标是对自己享有的权益的使用和保护。

最终,商标局评审后驳回了哪吒汽车的申请,“魔童哪吒”商标得以维持。

这并非双方首次因商标出现纠葛。

作为中国传统故事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哪吒自然受到了众多品牌的青睐。

2018年,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推出“哪吒汽车”品牌,并申请注册了“哪吒”相关商标,涵盖汽车、运输工具等。

2019年,电影《哪吒》凭借超过50亿的票房佳绩,一举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光线影业随后申请注册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哪吒”等商标,覆盖影视、游戏、玩具等多个领域。

在《哪吒》热映期间,哪吒汽车还作为电影跨界合作伙伴,宣发了大批品牌联合创意海报。哪吒方面称,此次与国漫电影的合作是合众汽车一次全新的品牌营销尝试,为彼时即将上市的哪吒N01车型预热。

哪吒汽车品牌联合宣传海报

二者之间有据可循的纷争始于2023年。

据商标局网站,2023年2月9日,光线影业向商标局提出多个申请,请求商标局对哪吒汽车持有的“哪吒大魔童”“哪吒魔小童”“哪吒魔小童”等多个商标提出无效宣告。

在多份申请中,光线影业均指出,《哪吒之魔童降世》于2019年7月26日发行,具有较高知名度。双方之间有商业合作往来,哪吒汽车未经许可申请注册争议商标,不正当地利用了电影及主要角色形象的知名度及影响力,挤占了申请人基于该电影的主要角色名称而享有的市场优势地位和交易机会,侵犯了申请人的在先权益。

光线影业还称,哪吒汽车“一贯具有复制摹仿他人商标的主观恶意,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扰乱了正常的商标管理秩序。”

最终,商标局支持了光线影业的申请,对上述争议商标予以无效宣告。

2023年6月16日,哪吒汽车申请“魔小童”商标,但在公示期间遭光线影业异议而未被注册。

有意思的是,虽然二者之间公开的纠纷始于2023年,哪吒汽车在2021年就试图蹭过《哪吒》电影的流量。

2021年5月,哪吒汽车就开始大量申请注册“我命由我不由天”相关的商标,而这句话也正是明确出自《哪吒》,不过这一系列商标申请当时就直接被驳回,甚至还遭到了大量网友的吐槽。

两个哪吒“同名不同命”

连日来,《哪吒2》一路高歌猛进、捷报频传,凭借实力不断攀榜。反观合众旗下的哪吒汽车,如今却已经深陷泥淖。

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由方运舟于2014年10月16日创立。方运舟在汽车行业拥有超20年经验,主要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合众新能源自成立以来已获得10轮融资。在投资人中,不乏三六零安全和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以及来自浙江、江西、四川、安徽等地的国资背景基金。

销量方面,2020年-2022年,哪吒汽车销量分别为1.51万辆、6.97万辆以及15.21万辆。2022年,哪吒还一举超越“蔚小理”等前辈,成为了造车新势力年度销量冠军。2023年以来,哪吒的销量持续走低,全年销量仅为12.75万辆,同比下滑16.16%。

自2024年下半年起,哪吒汽车被曝遭遇经营困境,裁员、停工等消息不断传出。

2024年11月,哪吒汽车罕见地没有发布其10月交付数据,而在此之前,哪吒汽车月度交付量维持在1万辆左右。

2024年6月26日,港交所网站显示,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哪吒汽车的营收分别为50.87亿元、130.5亿元、135.5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48.4亿元、66.66亿元、68.67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超183亿元。其招股书目前已失效。

2024年12月6日,哪吒汽车宣布因公司战略调整,张勇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转任公司顾问,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兼任首席执行官。

同日,方运舟发布公司全员信,解释和披露了哪吒汽车自救脱困、立足长远发展的改革战略。他表示,将立足国内进行全球化扩张,将在全力以赴实现IPO的同时,未来2-3年内能实现销量一半在国内、一半在国外,2025年整体毛利率转正,2026年公司整体盈利。

近日,澎湃新闻从哪吒汽车内部人士处获悉,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在2025年股东沟通会上透露,正在进行的E轮融资计划,计划融资规模约40亿至45亿元,领投方将出资约30亿元。内部人士透露,该计划目前尚无可披露的进展。

在《哪吒2》票房飘红、一路高光的当下,哪吒汽车却在荆棘中艰难跋涉。在刀光剑影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如何重塑品牌形象、优化财务状况,是哪吒汽车亟待攻克的难题。哪吒汽车能否复刻“哪吒重生”的传奇,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