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媒体:“棺材地铁口”事件4人被罚,该负责的不只有设计师

  • 生活
  • 2025-01-11 12:22:06
  • 4

评论员 李长需

闹大了,总会有人吃不了兜着走。

近日,广州花地湾地铁出入口在改造过程中,因设计造型和颜色酷似 " 棺材 ",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随后,该造型地铁口被连夜拆除。涉事公司对此带来的 " 不良影响 " 迅速作出处理意见。

一份落款为广州市万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花地湾地铁口改造事件的通报批评》显示,该公司对项目景观设计师及其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等,作出 " 降级 "" 扣除季度绩效奖金 "" 通报批评 " 等处理。

这处罚看似 " 罪有应得 ",但不少网友并不买账,认为是 " 设计师扛下了所有 "。因为整个工程能够落地施工,设计只是最初的环节,出了问题,为何只有设计方来担责?

设计师或许因为个人考虑不周,经验不足,对在地文化缺乏认知和理解,拿出的方案不太合适,但方案的最终落地并不是设计师说了算,而是具有拍板落地权的人说了算。要说让人来担责,恐怕是拍板人最应该担责了。此外,负责竞标者、施工者、施工监督者,有没有责任?

被处罚的设计师,恐怕觉得自己担责有点冤。公司对其处罚的理由,是 " 细节把控不认真不严谨、对产品融入在地文化敏感度不足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据介绍,该出入口设计灵感来源于木棉花花瓣,木棉花是广州市市花,设计方以此为原型,初心自然是让一座颇有历史的地铁站能更契合广州的地域特色。

只不过,装修完成后外观呈现的圆柱体,设计颜色本应为木棉花的橙红色,但因照片色差被呈现为深红色,并没有达到公众预期的呈现效果,但不能完全否认其创新之举。所以,现在如果要追究责任,把板子都打在设计师身上,未必能够让人信服。

这一事件反映出在公共决策中,公众参与度的严重不足。如果在设计环节就提前征求公众意见,项目方或能及时听到民众吐槽的声音,据此予以修改和完善,或许就不会出现连夜拆除的尴尬。" 听不见 " 民众意见,这恐怕是诸多城市奇葩建筑的 " 通病 " 吧。

说到底,城市是市民的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本应该多重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建立机制化的渠道采集民意,这本是科学规划、管理城市的应有之义,也是民众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方式。如果总是等相关建筑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了,才 " 听见 " 民众不认可的声音,再匆匆扒掉重建予以补救,虽有 " 听劝 " 的好意,但白白浪费了前期投入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也损害了决策部门的公信力。这样的决策者,理应为其行为承担责任。